2022年5月6日晚上7点,新莆京8883平台第十一期“江浙沪闽研究生导师沙龙”在云端顺利举行。本次沙龙邀请了江浙沪闽多家高校的护理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和研究生导师就“疫情下研究生线上课程及毕业论文指导”的主题进行专题报告。此次讲座由我院院长李惠玲教授主持,通过腾讯会议进行网络直播,吸引了包括新莆京8883平台及各教学基地在内300余名师生的参与。
本次沙龙活动分为主题交流、专题交流和自由发言三个部分。首先,李惠玲向参加沙龙学术活动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就沙龙主题和内容进行简要介绍,随后由各位专家依次为大家作专题学术报告。
在导师沙龙的上半场中,中华护理教育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华护理杂志社社长、福建医科大学二级教授姜小鹰以《加强护理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为题向听众作第一场报告。她指出当前部分研究生在初步踏上学术研究道路之时就背离了学术道德,变成“科研成果”快速制造者,因此,如何预防和惩治研究生学术失范已成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课题。对此,姜小鹰围绕学生、导师和制度等方面逐一分享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对策,以期为研究生学术诚信管理工作提供教育帮助。
随后,教育部护理本科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章雅青教授对《漫谈疫情期间如何辅导毕业生论文》进行了专题报告,她从研究生培养点数量、类型及质量等方面为大家介绍护理研究生培养现状,并围绕毕业论文的四大环节仔细阐述了学生如何调整自身心态及导师如何提供正确指导等问题。章教授指出,各大高校在疫情期间的护理研究生培养之路依旧任重而道远。
而后,海军军医大学周兰姝教授围绕《研究生导师体会点滴》的话题发表演讲,她以自己切身经验为例分享了为人导师的“酸甜苦辣”。她指出,正确引导和帮助学生对导师而言并非易事,但倘若大家能够不忘初心,做到心中有学生、与学生共同成长,则离成为一名好导师不远矣。
紧接着,教育部护理本科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徐桂华教授就《创新研究生课程改革,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主题汇报,她结合目前高层次临床护理人才不足、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的人才供需现状,从优化课程设置、教学策略改革以及多元教学评价三个层面介绍了如何提升研究生培养方案。徐教授指出,研究生培养过程最终是育人过程,希望导师以身作则、学生新老传承,并提出“护理人同舟共济,共创未来”的殷切希冀。
在主题交流的最后一场汇报中,浙江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导师叶志弘教授围绕《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进行分享,并以自身为例向大家介绍了她眼中的硕士师生关系特点。叶教授提出,导师的角色应从本科时期的“teacher”上升为“coach”,重点在于“导”而非机械灌输知识;导师应发挥表率及模范作用,不断修炼自己,而后教育学生;导师应和学生之间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成为专业上的伙伴。师生教学相长,共同进步,方能成就更好的彼此。
导师沙龙在教授们精彩的分享中很快来到下半场。教育部学科评议护理学科组召集人、解放军护理杂志、主编、海军军医大学姜安丽教授首先就《疫情期间多校联合的研究生课程线上教学》发表专题演讲,提出了许多针对研究生线上课程的建设性意见,如鼓励师生共开视频云中相见以增强双方投入度,以提高教学效果等。
随后,海军军医大学桂莉教授以《疫情下灾害护理课题研究的新途径》为主题进行了分享交流,她从多途径保证选题的价值及线上线下结合实施课题两方面为大家进行深入介绍。桂教授的发言深切时事,关注于疫情下痛点难点问题,有助于延伸科学视角,为师生进行灾害护理选题与实施科研提供参考思路。
当天最后的一场演讲由复旦大学新莆京8883平台博士生导师、美国护理科学院院士袁长蓉教授带来,在这场题为《护理研论文的理论作用》的主旨演讲中,她以师生关系为例向大家生动形象地揭示了理论的意义即思维的底层逻辑,护理理论模型作为先验经验可为科研把关探路。袁教授还鼓励大家发展多理论思维,尝试从不同视角思考以更好地为科研问题服务,并深刻阐明了护理理论之重要性。
在专题报告环节结束后,每所院校导师代表就“疫情下如何进行研究生培养”的主题进行自由发言与讨论,碰撞出了别样的思维火花。此次导师沙龙聚集了相关领域的实践者、研究者,期待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够从中有所启发,为实现护理学科发展及护理研究生培养目标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
文/赖凤霞